前言

《北宋名家词选讲》是诗词大家叶嘉莹诗词系列演讲中关于北宋名家词的汇集。叶老这一系列关于词的讲座实录,讲述词从唐五代、北宋到南宋所经历的诞生、发展、流变的过程,以及相关词人在这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特色。叶老是比较注重知人论词的,她主张词的特色是“要眇宜修”,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与感发;伟大的作品一定是以深厚博大的志意、襟怀、操守为底蕴的,因此叶老最为推崇用生命来写诗词的那些作者,如杜甫、辛弃疾、陶渊明。词的发展经历了歌词之词、诗化之词、赋化之词,从早期的直接感发到南宋思力安排的间接感发。叶老这系列讲座纵横捭阖,将她对多位唐诗、宋词作者的解说综合起来,善于引用同情境的诗词进行比照,对比总结多位作者的特色,如“冯延巳是执着的热情,晏殊是圆融的关照,欧阳修是遣玩的意兴,东坡的豪放是逸怀浩兴,辛弃疾的豪放是英雄豪气”,地位类比“诗中杜甫,词中辛弃疾”。

简要

冯正中的词“上翼二主,下启晏欧”,“晏得其俊,欧得其深”。陶诗有一种节制和反省的理性,在纯真上,陶渊明与李后主相似,在反省节制上,陶渊明与晏殊相似。晏殊的词一如《珠玉词》名,珠圆玉润,细腻幽深的思致,也有通达的关照。

面对忧患苦难,李后主能入不能出,一味沉溺于悲苦之中,“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晏殊有安排处理的办法,“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不如怜取眼前人”;苏东坡贯通调和儒家操守志向与释家静达修养,有通古今而观之的旷观和史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欧阳修是有遣玩的意兴,豪放之中见沉着,“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词的发展从酒筵歌女所唱之艳词,到文人以女性口吻用游戏笔墨写文人小词,无意中流露或寄托诗中所不能写之幽情隐思,至温飞卿秾丽精致写客观意象,至韦庄清丽婉转写主观一己人生事,至冯正中深美闳约泛写人生感触,至李后主境界始博大,至晏欧始抒写情志胸怀之文人小词,精通音律的柳永在形式上开拓了长调与在内容上开拓了秋士感怀,“苒苒物华休”。

短调字数小,需有要眇幽微之含蕴感发,长调可铺陈但非直白,需起承转合,勾勒出层次。东坡拓展了诗化之词,用胸襟怀抱的笔法自觉来写豪放词。秦观转向词的本源,善女感怀,婉约、纤细、柔媚,“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后历贬谪,词风转为凄婉乃至凄厉,“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周邦彦开南宋先声、集北宋大成,富艳精工,善用唐诗,开创了新调,也拓展了长调的叙写方式,无序勾勒,无笔不缩,浑成浑厚,在软媚之中有气魄,在勾勒之中不失完整,“斜阳冉冉春无极”。

总的来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词的内容从南唐与家国之忧患意识相结合转变为北宋与作者性情、修养、胸襟、经历相结合,从小调到长调。诗歌最重要的是要有感发的生命,其程度的大小、深浅、厚薄取决于两个维度:人生世事的体认(屈原、杜甫、辛弃疾),大自然的融会(江上之清风和山间之明月,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