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私人阅读十五佳
统计
2015 年一共读完46
本,其中五星 18 本,占比40%
;四星 17 本,占比近40%
;三星 7 本;两星 4 本。阅读主题以社科、历史、商业为主,人到中年已经消遣不起小说了。
阅读DNA
在年底停掉了,可惜。幸好还有readingtaste可以用,2015 完整的阅读统计数据见如下链接:
readingtaste 阅读统计
2021 更新:以上统计工具都不可用了,豆瓣出了自己的年度统计工具。
2015 年一共读完46
本,其中五星 18 本,占比40%
;四星 17 本,占比近40%
;三星 7 本;两星 4 本。阅读主题以社科、历史、商业为主,人到中年已经消遣不起小说了。
阅读DNA
在年底停掉了,可惜。幸好还有readingtaste可以用,2015 完整的阅读统计数据见如下链接:
readingtaste 阅读统计
2021 更新:以上统计工具都不可用了,豆瓣出了自己的年度统计工具。
最近在看一部BBC制作的英国纪录片《人生七年》,这部纪录片通过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每隔七年访谈一次制作一集,从1964年一直到到2000年,一直持续到他们56岁,总共拍了7 Up, 14 Up, 21 Up, 28 Up, 35 Up, 42 Up, 49 Up, 56 Up 八集。
这部片子是一个小的人生缩影,从读书,到工作,到结婚,到养育后代,到中年,到老年,一路真实访谈过来,让我们感觉片中所说的Give me a child util he is seven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
,若翻译成中文就是七岁看大。片中所采访记录的这十四个不同背景的人的生活轨迹,绝大部分确实能在起初七岁时看出端倪来,只有少数例外(一个农村孩子考取牛津后进入美国研究核能,一个读私立小学的孩子从大学辍学后靠政府救济度日)。在我们的话语中也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为什么能在一个小孩七岁的时候大体推测出他将来的人生轨迹呢?这就是制作该片的初衷。制作方人认为英国社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阶层固化,即我们所说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出来打地洞”。在不同的家庭背景中出生的人,从一出生开始每个人从父母所学得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家庭能够与愿意提供的各种资源有着天差地别的差别,很多人无法跳脱这个原生家庭环境差别局限,导致在七岁的时候就决定了这些人今后的人生道路以及在社会中所属的阶层。片中一个读私立小学的孩子7岁时便阅读《泰晤士报》,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为其目标,而另一个底层家庭的孩子却连大学是什么都不懂的。诚然,阶层固化确实是个趋势,有人研究过在土改中被打倒的那些地主后代比当时打倒那些地主的贫农中农后代生活得要好,社会地位也要高。这些地主(乡绅)的后代在家庭被打倒时虽然少了物质上的资源,但们从少接受了较好家庭教育,学得的为人处世的方法,见识胆识要比中下贫农的后代要高一个档次,正是这些以及可能的人脉关系使得他们依然生活得更好。
这两年在做一个与 Android 类似的系统(招聘:有兴趣做一个与Android对等的操作系统么?),因此有机会对 Android framework
进行系统地学习与研究。期间也阅读了一些不错的书籍与资料,特此分享在这里,或许对其他有兴趣研究 Android framework
的朋友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