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影响力》
前言
十多年前我曾经就一个上门推销杀虫剂的销售事例写过一篇关于影响力的读后感那个推销的小伙子《影响力》你一定读过!。这次在换车的时候,又见到售后销售员打出一套影响力组合拳。于是萌生了再次分析这个事例,以及自己是怎样破局的过程。
十多年前我曾经就一个上门推销杀虫剂的销售事例写过一篇关于影响力的读后感那个推销的小伙子《影响力》你一定读过!。这次在换车的时候,又见到售后销售员打出一套影响力组合拳。于是萌生了再次分析这个事例,以及自己是怎样破局的过程。
今年的阅读出现了一些新动向。
今年读完书籍的数量和往年的平均数大体持平:50+。具体的阅读历程主要有四条线:
一年又将过去,2023年是疫情放开后的第一年。回想2019年除夕那天晚上,因武汉疫情爆发,我发了一条朋友圈说:“多年以后,面对除夕,你会回想起这样一个特别的新年:2020。”,如今,这三年疫情大体算是过去了,然而今年下半年凶猛的流感潮以及支原体肺炎,却时刻提醒我们新冠去而未远。就我个人的总体感受而言,这一年从年初放宽疫情管控时的轻松解放感,到下半年流感潮的肆虐叠加各种危机的加剧、战争的爆发,从而引发对大周期下萧条乱象的忧虑。但这一年的阅读、见证与思考又让我无比坚信无论对国家、组织还是个人都适用的两条原则: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提到“面对问题和挑战,习惯性地谴责其他所有人和事,这只会带来短暂的解脱,同时却把我们禁锢在这些问题上,找不到解决方案”。从认知角度来说这是一种外部归因,即环境归因,这种思维让我们任由注意力聚焦在抱怨的情绪和无用的借口上,而不是聚焦在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方案上。一切问题都是内部问题,当然这句话中的两个“问题”不是指同一个含义,前者是指真正遇到的问题,后者是指内部应对前者的挑战。我个人觉得,“危机”是比“问题”更好的一种表述,因为危机危机,危中有机,关注点可以放在“危”上,也可以放在“机”上。碰到一个问题,应该把它当作一个机会,聚焦于内部,进行(“内部归因”):我能做些什么来改善处境?
在《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一书中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的一个心理学概念:心流,来描述人在专注于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进入类似庖丁解牛那样一种忘我神往、游刃有余而踌躇满志的最优体验。他认为聚焦目标、控制意识、关注反馈、忘我投入,人就能在体验到快感的同时享受螺旋式的成长。不断重复这样一个自得其乐的成长过程,就能克服精神熵,让内心保持和谐,让人生有意义。这个观点与《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上学?》中“喜不喜欢学习,从认知的角度来看,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学生是否能持续地体验到学习新东西、解决问题的愉悦感。”的观念非常类似。
全书分为十章,三大部分,重点是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第二部分是大部分是举例。如果是跳读可以只读前四章和最后一章。
《作文九问》是蒋军晶老师写给小学生高年级阅读的作文技巧书籍,分为《作文九问:基础篇》和《作文九问:实战篇》两册。内容并不太多,分两册价格就不菲了,但确实值得,因为:
写作首先是要“能感之”,然后才是“能写之”(语出王国维)。只有“能感之”才会从不同的视角体会到特别的、新颖的、深刻的感受,然后才借助“能写之”的技巧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这两册书聚焦于“能写之”的技巧。类似的技巧书籍有:7天学会扩句法
下面简要记述这两册书中提到的写作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