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日本的北进 VS 南进战略

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曾经有两种不同方向和目标的相互竞争的战略,这就是:北进和南进战略。其中,北进为陆军主推,以苏联为目标;南进为海军主推,以东南亚和美国为目标。这两种战略都是希望通过以战养战,掠夺占领地的资源达到独霸亚洲的目的。先是北进被挫败于诺门坎,然后南进惹毛了美国,导致覆灭。这两种战略的出台背景、决策过程、实际行动及其后果与影响大为迥异,并对中国、苏联和东南亚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及其历史枷锁》:等级社会中的精神分裂

简介

日本及其历史枷锁是日本筑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授R. 塔格特·墨菲新出不太久的书籍。作者自15岁起就定居日本,在日本生活三十多年,因此对日本有着诚挚的感情;又因为是西方人,因此具备较为客观的批判视角,但难免就有一点西方中心的预设:即凡是不符合西方习俗的就是不正常的心态。但总体来说,作者对日本社会的文化思维模式有深邃的理解,对日本的政治经济组织结构也有敏锐的观察,是一部了解日本历史、国民性、政治经济组织模式的优秀著作。

人工智能:Sora 随感

Sora 做了什么

基于目前公开的信息 Sora 模型奠基于两大原理之上:Transformer 与 Scaling Law。前者本质就是换个角度看问题,使得跨领域建模及其处理更为一致、高效,一如:频率和概率,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大数据常用的矩阵变换等等;后者就是大力出奇迹的规模效应:模型大,数据多,算力强,那效果就更好(是否能达到涌现的程度存疑)。个人感觉前者使“通用”成为可能,后者使“智能”成为可能。Sora 强大之处是仅通过学习人类产生的视频(仅视觉、听觉、字幕),就能产生世界模拟器的四维视频。但我不认为它从中推理出牛顿定律或能量守恒定律等,进而根据这些理论来构建四维世界视频,它仅仅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在可能性空间中选择相关关系最大的情景。

2023年阅读统计-唐诗宋词与心智成长

前言

今年的阅读出现了一些新动向。

  • 一是阅读目的。以前主要是为自己成长而读,现在开始为陪孩子成长而读,将来估计会为能跟上孩子成长而读。
  • 二是重读比例大幅增加。

今年读完书籍的数量和往年的平均数大体持平:50+。具体的阅读历程主要有四条线:

  • 第一条线是由去年下半年的诗词支线发展而来的诗词阅读。这是今年阅读中的最大主题,尤其是入坑顾随弟子叶嘉莹大师的诗词系列。叶老秉持伟大的襟怀才有伟大的作品,根据人物品行、生平和背景来探讨诗作特色,也擅长中西古今对比。因此得以借机了解了一众诗词作者的个人和家国情怀以及对比下的诗词特色之处。此外也领略了古诗十九首的既意蕴悠长又浑然天成。若不读诗词既无从体会仁人志士的博大胸襟,也无颜强迫孩子们去背那些必备古诗词。死记硬背不是学习诗词的重点和关键,关联和感悟才是。
  • 第二条线是接续去年的国学经典阅读,继续阅读庄子、陶渊明的生存哲学,并从陶渊明与庄子处身乱世的两种不同态度深入思考自我、自由与责任问题。
  • 第三条线是接续去年的艺术阅读,读了陈传席的《中国山水画史》、韦羲的《照夜白》、西蒙的《艺术的力量》,《艺术的力量》有同名纪录片。
  • 第四条线是下半年开启的心智成长阅读,这条线的阅读起因是为学习养育知识阅读《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而扩展开来的。借机也重温了不少经典,如《非暴力沟通》、《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等。这方面的阅读是今年阅读过程中思考最多,收获也最明显的。成长是硬道理:
    • 自驱而非自律
    • 学习的关键是关联,无关联不学习。学习是新知关联旧知,输出练习(主动式学习)能最大化思考与关联迁移。关联的本质是促进神经元连接从而高效化。
    • 记忆是思考的痕迹。但大脑因节能而不愿思考,而练习到自动化程度却能减少大脑能耗。
    • 改变从关键的微习惯着手。低门槛的微习惯才会引发复利成长,因为成功的喜悦才是保证成长可持续的动力。
    • 复利是卓越的必备模式。成长是用正确的习惯滚雪球式复利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