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日本及其历史枷锁是日本筑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授R. 塔格特·墨菲新出不太久的书籍。作者自15岁起就定居日本,在日本生活三十多年,因此对日本有着诚挚的感情;又因为是西方人,因此具备较为客观的批判视角,但难免就有一点西方中心的预设:即凡是不符合西方习俗的就是不正常的心态。但总体来说,作者对日本社会的文化思维模式有深邃的理解,对日本的政治经济组织结构也有敏锐的观察,是一部了解日本历史、国民性、政治经济组织模式的优秀著作。

书中主要观点如下:

等级社会

由于幕府自身缺乏统治合法性,使得统治阶层痴迷于秩序稳定的等级社会,重视忠诚与服从,形成一套事事遵礼仪而达成心照不宣共识/默契的行为规则(中介人与事前沟通)和人人各安其位以符合社会预期的生活方式(义理与人情)。

矛盾性

在明治时代,寡头们(元老们)虚构出天皇“万世一统”的“国体”神话来寻求表面的合法性以打造现代国家,而不是像西方一样基于抽象的道德理念。这种表里不一、幕前幕后(影子将军)现象造成日本社会中常见的“建前”与“本音”的矛盾现象,而日本人在接纳这种矛盾的“管理现实”中游刃有余,并将其视之为独特的“日本性”。

关于矛盾性,引一段《菊与刀:日本文化模式论》:战刀和菊花是这幅画的一体两面。日本人极富攻击性又不冒犯人,既穷兵黩武又有审美情趣,既骄横又和蔼,既僵化又善变,既恭顺服从又不听人摆布,既忠心耿耿又背信弃义,既勇敢又怯懦,既谨守传统又顺应新潮。他们非常担心别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当别人没有觉察到他们的过失时,他们又因愧疚而惴惴不安。他们的士兵既俯首贴耳、绝对服从,又桀骜不驯、长有反骨。

危险性

这种分裂性格使得不切实际的幻想与顽固冷酷的策略共存,换句话说是战术上的巨人,战略上的矮子。 政体本身因虚构的神圣性所以不可能“犯错”(难于承认错误),再加上缺乏明确的问责中心以及各部/省争权夺利,一个强大彪悍的部门就可以挟持整个统治阶层(不能视之为正常的政府)走上不切实际的不归路。

社团性

这种国民心理定势以及政府社会组织(铁三角:政客、官僚、财界),在战前是如此,也战后也是如此。战前的部门改名换姓就成了战后的部门,战前的负责满洲的“革新官僚”在战后依然位居高位(如战犯首相岸信介、电通高层等)。战后奇迹是日本高明的战术能力以及社会凝聚力(国家社团主义)造成的,也就是说战前他们把这种能力放在军事侵略上(军国主义),战后仅仅是转向经济扩张上(基于终身雇佣的工薪文化)。战前战后唯一的区别是:战后把军事和外交托付给美国。

非正常性

可悲的是所托非人,美国仅仅视日本为军事后援团和经济称霸的工具。美国占领局起初是有拆解财团使日本民主化的初衷的,但眼见中共在大陆的得势,防共需求就压倒了民主进程;随后朝鲜战争爆发,又对日本有军事后援基地的需求,再加上后来的越南战争,使得日本在经济和军事上都获得超预期的发展。当然,美国毕竟是主子,当美元霸权陷入危机的时候,日本就得贡献些什么来安抚太上皇。

至今,这个对国民性和近代历史没有深刻反省,政治体制依旧,且在军事外交上仰美国鼻息的非正常“亚洲”国家,依然是亚洲的阿克琉斯之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