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两个月的生活与感悟
最近忙了点吧,很久都没好好静下来写点什么了。或许是时间安排的不够妥当,总感觉没什么时间,却又不见得做了什么值得一说的事情,因而隐隐有些焦虑,被压抑的一些梦想反而更加强烈起来。
八月初头去海边玩了一天,那个地方叫做金山海滨浴场,在上海的最南端,与宁波隔杭州湾相对望,也因此晓得宁波的具体地理位置。对于宁波格外有些记忆,一则因为周星驰用他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自我介绍过“我是浙江宁波人”,二则是因为高中好友恺吧毕业之后曾在宁波飘过一段时间。跑题话,且表不提。到海边的时候正值正午,毒阳高照。由于经验不足,没有带长袖衣服避晒,或没能耐住性子等到下午再下水,虽然尽兴玩了一天,可是却花了好几天的时候来脱皮,康复晒伤。
去看了一趟世博,园中建筑与表演节目倒是可圈可点,夜景格外亮丽,可是人暴多,排队时间暴长(大一点的馆基本都在三五小时以上),太阳也贼晒,大大影响观景兴趣。世博园很大,很大,只匆匆在A,B区几个小馆溜达了一番,便到了晚上。早上出发坐的免费世博渡船,倒是值得,途径外滩,东方明珠,又过南浦大桥,一路好景。晚上的世博园,亮化工程相当绚烂,尤其是那个音乐喷泉值得一赞,喷泉随着音乐的节奏做出不同的样式,或快或慢,或聚或散。如果要再去看世博的话,我会选择夜场票,反正大馆的队是排不上的,倒不如凉凉爽爽看看夜景。
说句公道话,世博其实有点像鸡肋,只是咱们政府好面子,一心要搞大。看的人少了就发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上海市民免费观看,拿着纳税人的钱肥着上海市民(上海市民每户发一张世博票,外加 200 块交通费)。我早已不是愤青,只是每个月看着工资单上的扣税,而想到这些钱被政府用来肥那些本来很肥的上海市民,用来建那些华丽丽的展完就拆的世博馆,心里就不痛快,党不心疼我心疼。
关于生存能力,承受能力,其实有很多想说的。早一段时间看了两则相似的新闻,说的是一个 08 界的大学生来到某市找工作,结果用光了盘缠,起初不好意思向家里寻求帮助,到后来又怯生生地不晓得怎么向他人求助,结果就这么在某市流浪者,当了一年多的流浪汉,最后流落到救助站,才得以与家人联系。悲哀啊!这样的人可说是没有用的人,书读得最多也是空读,一点基本的生存能力,社交能力都没有,就别奢求这样的人碰到困难,挫折,能挺得过去。
也听了很多应届毕业生在陌生城市一个人求职立足的事迹,也有很多人承受能力,应变能力,处理能力实在不敢恭维。其实,很多当时认为是最困难的处境,放到整个人生的纵度上,放到社会困难事情的横度上比较,算不了什么。求职,找工作这样的历程,再怎么苦,难熬,总苦不过舟曲人,也险不过菲律宾旅游大巴上的香港人吧。人生需要多一点蛋定。
再唠叨一下鉴别能力,人一生要做很多的选择,如何辨别抉择就看这个能力了。鉴别能力这是建立在生存能力之上的,虽然很多人是拥有足够的生存能力的,但并不一定拥有足够的鉴别能力。很多出于各样的目的与原因,他们要么自愿上当,要么没有足够的鉴别能力被骗上当。比如说最近轰下神坛的养生大师张悟本,李一道长等等,鼓吹的那些所谓理论,大都无逻辑科学可言,可是一些靠他们出书挣钱,一些人靠他们做节目挣钱所以一个劲地帮其鼓吹宣传,以盲骗没有足够鉴别能力的大众。月光说《电视引领“低智商社会”》,很有道理,为了智商着想,远离电视,远离 CCTV。要锻炼鉴别能力,需要培养正确的逻辑思维,吸纳足够的知识信息,还要善于总结借鉴,我觉得广泛阅读一些经典书籍是一种很好的快速成长方式。
非惯例荐书,这两本都是最近读的,相当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