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们都是自己的陌生人 》这本书是《社会心理学》的精简版,160 多页很薄的,内容聚焦于自我。这两本书的作者都是心理学教授戴维·迈尔斯,都值得一读。

“认识你自己”,是铭刻在希望阿波罗神殿石柱上的著名名言之一,一般认为出自苏格拉底,也有人认为出自比苏格拉底早一百多年的另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据记载,有人问泰勒斯:“世上何事最难?”泰勒斯回答说:“认识你自己。”进而又问:“世上何事最容易?”泰勒斯答道:“给别人提建议。”老子《道德经》: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可见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认识自己明智的人才能做到的。

摘要

引言

焦点效应:人们往往会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关注度。

透明度错觉:其实别人并没有像我们自己那样注意我们。

第一章

自我概念:我是谁(self-concept : who am i)

图式:是我们组织自己所处世界的心里模板。你的自我概念的构成要素,以及定义你的自我的那些特殊信念就是你的自我图式。直白点说,自我图式就是对自己的认识,强烈地影响着我们对社会信息的加工。这会影响我们如何感知,回忆和评价他人和自己。自我图式构成了我们的自我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分类和提取经验。

自我参照:当信息与我们的自我概念有关时,我们会对它进行快速的加工并能回忆得很好。我们可以更好地回忆与自我有关的事情。

可能的自我:自我概念不仅包括关于我们是什么样子的自我图式,还包括我们可能会成为什么样子,即可能的自我。这种可能的自我会激发出一种我们所渴望的生活愿景,它对我们能够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

基因对人格和自我概念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社会经验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这些影响包括:我们扮演的角色,我们形成的社会同一性,我们和别人的比较,我们的成功与失败,其他人如何评价我们,周围的文化。

自尊不仅来自于告诉孩子他们有多棒,还要让他们通过辛苦努力获得成功。

影响偏见:高估情绪事件的持久性影响。

我们对自我的认识可以帮助我们组织思想和行为。当我们加工有关自己的信息时,我们可以很好地回忆它(自我参照效应)。自我概念的成分包括指导我们对与自我有关的信息进行特殊加工的自我图式,以及我们梦想或害怕成为的可能的自我。自尊是对自我价值的整体认识,影响我们如何评价自己的特点和能力。

个人主义:独立的自我。集体主义:相互依赖的自我。

相互依赖型的自我是存在于社会关系中的。袒露心声的交谈比较少,大多是礼貌性交谈。社会生活的目标更多地是协调并支持他所在的群体,而不是增强个体自我。

自我认识:解释行为,预测行为,预测感觉(积极事件得到的满足比预期的少,消极事件的痛苦也比预期的少)。

第二章 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自我效能:是你在多大程度上感觉自己有能力去做一些事情。对自己能力与效率的乐观信念可以获得很大的回报。

外因与内因:外部控制点,内部控制点。归于外因:习得性无助。

效能感和控制感

个人控制系统可以增强个人健康和幸福。

过多的选择可能会导致无所适从,即“自由的专制”。人们对无法反悔的选择的满意度比对可以反悔的选择的满意度更高。尽管自由会走向极端,但个人控制总的来说还是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自我效能的主要来源是对成功的体验。最好通过认可好的表现来表达赞扬和增强自尊。当个体的行为表现变得更好时,自尊会得到增强,而其结果又会强化好的行为和进步。

第三章 自尊

自尊:即我们对自我的全面评价。 人们渴望自尊,它能激励人们不断前行和成长,但是,自尊膨胀也有其阴暗的一面。

动机驱动着我们的认知机器。面对失败,高自尊的人会认为他人也和自己一样失败,并夸大自己相对于他人的优越性,以维持他们的自我价值。在失败之后,人们的生理唤醒水平越高,他们越容易以自我保护式的归因来为失败申辩。

低自尊的人在抑郁,滥用毒品和一些形式的行为过失方面面临更高的风险。高自尊则有利于培养主动,乐观和愉快的感觉。 与自尊建立在如个人品质这样的内部因素的人相比,自尊主要建立在外部因素基础上的人自我价值感脆弱,会经历更多的压力,愤怒,人际关系问题。

对自我形象少关注一些,多注意开发自己的才能和发展人际关系,最终会给你带来更大的幸福感。

第四章 自我服务偏见

当我们加工与自我有关的信息时,会出现一种潜在的偏见。我们一边轻易地为自己的失败开脱,一边欣然接受成功的荣耀,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把自己看得比别人要好。这种自我美化的感觉使多数人陶醉于高自尊光明的一面,而只是偶尔会遭遇到其阴暗的一面。

我们总是将成功归结于自己的能力与努力而将失败归咎于运气和外在因素,以此保持良好的自我形象。所以会出现每个人都高于平均水平的现象(每个人都感觉比整体水平高)。此外,我们还会认为自己擅长的事情是更重要的,这样也有利于维持我们的自我形象。

盲目乐观:我们对自己的能力,运气也更乐观,因而觉得小概率坏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不系安全带),而小概率好事却很有可能降临自己(赌徒心态)。

要想获得成功和出类拔萃,既需要足够的乐观精神以支撑希望,同时也需要足够的悲观心态以激起对利害的关注。居安思危。

虚假普遍性效应:在观点方面,我们过高地估计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赞成度以支持自己的立场。虚假普遍性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我们的归纳性结论只是来自一个有限的样本,而这个样本显然还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

塔尔玛德:我们并不是客观地看待事物,而是总是从我们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事物。

虚假独特性:而在能力方面,当我们干的不错或获得成功时,我们把自己的才智和品德看成是超乎寻常的,以完善自己的自我形象。

“别人的过错在我们眼前,我们的过错在自己背后”。 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

自我服务归因,自我恭维的比较,盲目乐观以及自己缺点的虚假普遍性,所以这些倾向是导致自我服务偏见的根源。自我服务偏见可以看做是我们如何处理和记忆个人信息的副产品。

人们总是在失败的时候怨天尤人,而在成功的时候居功自傲。我们还容易高估自己观点和弱点的普遍性(虚假普遍性),同时低估自己能力和品德的普遍性(虚假独特性)。这样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来自我们“维持和增强自尊”的动机,这一动机有利于我们抵制抑郁,但却会引起错误评价或群体冲突。

第五章 自我表现

我们人类似乎不仅以自我美化的方式来认识自己,也同样以肯定自己的方式来向他人表现自己。

自我位于我们社会世界的中心,自尊和自我效能确实会带来一些益处,而自我服务性傲慢却使自我评价出现偏差。

英国,乔纳森.萨克斯:虚伪的谦逊是在伪装一个人的渺小。真正的谦逊市意识到伟大的存在。培根:谦逊,只是一种“出风头的诡计”。“获胜后的危险”–获胜者会对自己的努力轻描淡写并向他人表示感谢,获胜者很自然会使用这种谦虚式的自我表现。

自我妨碍:有时人们通过设置障碍来阻扰自己获得成功。这不是故意破坏自我的行为,而恰恰是为了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障碍是失败的原因而不是我们自己!自我妨碍有利于我们把失败归于一些暂时的或外在的因素而非自己的天赋或能力的匮乏,从而可以保护我们的自尊和公众形象。

自我服务偏见,虚伪的谦逊和自我妨碍都揭示出个体十分在意自我形象。

自我表现是指我们想要向外在的观众(别人)和内在的观众(自己)展现一种受赞许的形象。我们通过推诿,辩解和道歉等方式来支撑我们的自尊并检验我们的自我形象。

出于我们对自我表现的关注,当失败可能会使人们看起来很糟时,人们就会采取自我妨碍的方式。

作为社会性动物,我们调整自己的言行以适应我们的观众。我们在不同程度上监控自己;我们在意自己的表现,不断调整它以创造一个我们所希望的形象。